星期四, 12月 27, 2007
台都市溼度高亞於熱帶雨林
星期二, 12月 25, 2007
北市馬戲團嚇「虎」市民
星期日, 12月 23, 2007
景氣差 電器業者走向多元化經營
星期六, 12月 22, 2007
酒駕鋼彈踩民宅居民慘死
記者 十二月廿二日 板橋 電
星期六, 10月 13, 2007
一貫道六十週年慶
最後法會結束時,每個與會者都必須先上香再經過一神壇,並且說出今年的期許,或者自己內心想說的話。原來上香也是有學問的,三炷香表示祈求平安, 五炷香表示希望可以為他人從泥沼中解救出來。上完香後來到後面的主談,主壇上有個蓮花座,上面有個戴著蓮花帽的金身菩薩,他會為每位與會者灑上露水,之後 變可以結束,離開。
其中有一個與會者,他因為天生的色弱無法當上警官,只能考取一般的警員。他感到憤恨不平,因此在最後的時候說出了心中的怨言。然而,色弱始終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以前就有報導,曾有員警因為色弱所以分辨不出歹徒身上衣服的顏色,因而使歹徒順利逃亡。
記者 十月十二日 板橋 電
星期一, 9月 10, 2007
博愛特區馬路施工,民眾請改道
BN記者 戍賦大寶 台北 九月十日電
無咖啡因導致陽痿
星期三, 9月 05, 2007
BOT新制,日台新幹線
記者 戍賦大寶 九月五日 台中電
星期四, 8月 30, 2007
物價上漲,『麥』、『油』漲4倍!
星期二, 8月 21, 2007
發現台北失落的一角-巴黎租借區

記者 戍賦大寶 台北-巴黎租借區 八月廿一日電
星期三, 8月 15, 2007
新物種-生物廚餘桶
星期四, 8月 09, 2007
昏黃色夜裡的威尼斯凶案
星期三, 8月 08, 2007
泥人現身台北市!
木柵動物園經過幾次的整修及拓張,已經增添許多設施,並且將整個腹地擴張,儼然成為一個野生動物園,觀眾現在已經可以在動物間自由穿梭,遨遊在每個主題館內,全新的造景讓人猶如身歷其境般,爾偶還會被動物所追趕。
在這次的大整建當中,每個主題館增加了許多動物之外,還增加了一個新的動物族群,那就是「泥人」,他們各個像海獅一樣喜歡在泥濘的岸邊做著泥浴。然而他們 到底是甚麼種族的人呢?似乎是這各種種族的大混血,皮膚呈現一點咖啡色,黑頭髮,有的還近視帶著眼鏡。他們整天就是泡在泥巴當中做著日光浴,真是像極了海 獅呢!
記者 戍賦大寶 台中 八日電
星期三, 3月 28, 2007
研究:氣候持續暖化 部分氣候區將消失
2007/03/27 11:50記者:盧瑞珠
(法新社芝加哥二十六日電) 根據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論文集」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暖化現象持續,地球上許多氣候區將在二一零零年以前消失,或是被其他新的氣候現象所取代。
報告中預測,不斷上升的溫度將迫使高緯度和高海拔的極地和高山氣候消失,讓赤道附近充滿不熟悉的氣候狀況。
這種氣候變化影響所及,從印尼的雨林到祕魯的安第斯山,其中包括許多多樣化生物的主要棲息地,當地的生態系統和人口分布情況將遭到破壞。
負責這份報告的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地理學教授威廉斯表示,他們是根據不斷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現象,所得出的合理結果。
他和他的同事在電腦模型中輸入造成氣候變遷的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排放量標準則是根據今年二月間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所提出的一份報告內容。
研究結果發現,地球陸地上百分之四十八的氣候區,將在二一零零年以前消失,同時有百分之四十的地表,會產生新的氣候。
研究發現,即使排放溫室氣體速度減緩或經由策略性管理,這種氣候改變現象仍可達到百分之二十。
從地理現象來看,消失的氣候將會影響熱帶高地及靠近極地的區域,包括哥倫比亞和祕魯的安第斯山、中美洲、非洲的裂谷山區、尚比亞和安哥拉高地等。
威廉斯表示,這種變化對具有豐富動植物生命的地區會有很大的威脅,但同樣也會威脅到位在喜馬拉雅山脈、菲律賓、非洲和南美洲山區的動植物,甚至會造成部分物種消失,或迫使人口遷移。
專家警告:蔗蟾大量繁殖危害澳洲生態

2007/03/28 14:20記者:紀錦玲
(法新社巴黎二十七日電) 生物學家表示,七十二年前被引進澳洲東北部的有毒蔗蟾,適應環境能力超強,目前可能已經遍佈澳洲四分之三海岸地區。
蔗蟾當年被引進澳洲,主要是為對抗甘蔗田裡的害蟲。
蔗蟾學名為海蟾蜍,是世界上最惡名昭彰、最不受歡迎的入侵物種,由於它無止盡的擴散,已經危害到其他本土種青蛙、蟾蜍的生存數量。
澳洲生物學家二零零六年二月估計,在澳洲熱帶與副熱帶地區,蔗蟾已經廣佈一百萬平方公里。
今天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期刊發表一項新報告指出,同一批澳洲生物學家估計,目前「蔗蟾帝國」已經擴張到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將澳洲昆士蘭與北領地一帶整個包圍起來。
研究指出,令一些專家困惑的是,他們過去相信蔗蟾原本應限於在炎熱、潮溼的地帶生存,但現在卻廣佈寒帶、熱帶地區,甚至在乾燥的情況下都能生存,到處可見它們的蹤跡。
現在蔗蟾攻佔了月平均溫度最低攝氏五度,到最高三十七度的地區,而且還「殖民」到乾燥地區。原來預期,蔗蟾在乾燥地區會因為缺乏溼氣而死。
報告說,這種情形顯示,蔗蟾在西澳、南澳海岸地帶都有生存能力。
專家指出,「我們預期蔗蟾目前已經有潛力擴張到澳洲兩百萬平方公里面積;這項估計包括四分之三的澳洲海岸地區,這些區域正是澳洲人口最密集、多樣化物種最集中的地區。」
挪威氣候變遷 近北極圈馴鹿生態受波及

這裡是挪威北部的考圖基諾村落,位於北緯69度,幾乎是整個歐洲大陸的最頂端,當地約有1000名薩米人生活在這冰天雪地裡。薩米人擁有豐富的游牧經驗,飼養馴鹿也是他們拿手絕活,但全球氣候變遷,讓這終年積雪的挪威北部,也受到影響。
過去10年來天氣有了劇烈的變化,我們在挪威北部,冬天的氣候也比較暖了。
全球氣候變遷,讓熱帶地區氣溫更高,相反的也讓這凍土苔原地帶氣候更加嚴寒,冷到馴鹿無法挖到地表下的食物。
某幾年,某些冬天,馴鹿們很難在這種苔原上找到食物,冰太多了。
這種冰層太硬了,硬到可以在上面開車,所以你能想像馴鹿根本沒辦法挖下去。
在挪威北部的薩米人,每戶都有上千隻馴鹿,馴鹿的皮毛可以禦寒,肉類可以儲存脂肪跟賣錢,專家擔心,一旦氣候變遷的情況持續惡化,馴鹿在冬季餓死,對薩米人將造成重大衝擊。
全球暖化意味放牧地區冬天降雪更多,結冰量增加代表雪增多,因此接下的二三十年,馴鹿生長的放牧地區,會增加百分之十的降雪量。
不過薩米人相當樂觀,認為北極地區的氣候原本就比較不穩定,他們會運用祖先流傳了幾千年的智慧跟經驗,持續讓馴鹿在這片銀白世界上繁衍下去。
星期二, 3月 06, 2007
愛斯基摩人成為全球暖化首批氣候難民
星期一, 3月 05, 2007
南極冰架解體冰下世界露崢嶸,多種奇異生物首度曝光
路透華盛頓電---科學家周日報告稱,隨著南極海岸一些地區冰層的融化,多種以前被覆蓋在冰層下的奇異生物也首度被發現,其中包括紡錘形的橙色海星、鰭成扇形的冰魚等。
在南極洲威德爾海,兩座總覆蓋面積達3,900平方哩(一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冰架解體,使外界得以首次窺探冰山下的野生生物。
這兩座冰架至少已存在5,000年,但在最近十幾年裡相繼解體。其中一座於12年前解體,另一座解體於2002年。
冰架的解體給了科學家一個難得的機會,使他們可以考察冰架下面的世界。此前,研究人員只能透過在冰上鑽孔的方式進行研究。
科學家對冰水下2,800英尺(850米)的深海進行了考察,發現通常棲息在深度是這裡三倍的生物,它們已經適應了海底的環境。
比如藍色的冰魚,它的背鰭長著硬棘,像扇子一樣。冰魚的血液中不含紅血球,這樣血液就變得更稀,可以更容易地輸送到全身,使體內能量能在低溫環境中保存。
還有「長腿」海星,有些海星的腿比一般的五條還要多。它們和冰魚生活在一起。科學家還觀察到成群的海參,也朝同一個方向移動。
科學家在聲明中說,在他們採集的數百個物種中,有15個外型類似蝦、可能是片腳類新物種,四種可能為新的刺細胞動物,這是和珊瑚、水母和海葵有關聯的有機體。
科學家將對這些物種進行研究,以確定它們是否確實為新物種。(完)
--翻譯 余樂;審校 劉瑞芬
星期日, 3月 04, 2007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新生物,有助研究早期生物進化-Yahoo!奇摩新聞
更新日期:2007/03/03 15:11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周五出版的《科學》(Science)期刊中,科學家從加拿大富含化石的Burgess Shale岩層中起出11件完整化石,確認這種遠古無脊椎動物,並將其命名為Orthrozanclus。
「這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生物,」多
Orthrozanclus大約只有一厘米長,生活在距今約5.05億年前的寒武紀。寒武紀是地球生命歷史的重要時期,也是生物急劇進化階段。從化石紀錄看,許多主要生物都首先出現於該時期。
研究者稱,Orthrozanclus沒有眼、臂,在海底是像蝸牛一樣,靠強勁的腳部移動。
Orthrozanclus的構造似乎是為防止自己成為獵食者的快餐。它整個身體覆蓋在殼內,身體邊緣有大約36個長長尖尖的彎刺,另外還長有許多小刺。
科學家指出,這種新發現的無脊椎動物將有助釐清早期生物進化。(完)
--編譯 呂永實;審校 邱俊吉